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
作者:李向华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9年第05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包括了“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如何实现“有效对话”,让课堂绽放灵动的生命之花呢
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策略一:精心设计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尝试着与学生、文本进行对话。有时对话效果并不理想,要么陷入喋喋不休的争论,要么就是浅尝辄止,学生感悟不够,体会肤浅,使得对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那么如何才能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呢重要的是教师要精心设计话题。
设计话题不等于设计问题。我们不可将师生对话曲解为问答,设计一大串问题,然后在课上一个个地共同解答,这根本不是对话。精心设计的话题应该是能激起师生双方对话兴趣的,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共鸣的,能让师生双方都有话可说的。
策略二:生成演绎精彩,让认识飞跃
语文课应重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师生对话的互动过程中,会不时地碰撞思维的火花。这种即兴创造的火花,我们应该敏锐地捕捉到它,变成即时有效的生发点,从而促进有效生成,演绎精彩瞬间。请看《爬山虎的脚》教学片断:
生:老师,我发现这句话里漏了个字,应该是“枯萎了”,这里怎么是“萎了”呢顿时,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师:是真漏字了吗思索片刻你们知道吗,那可是大作家的手笔。叶圣陶爷爷就喜欢把一个词语变成一个字来使用,意思也不变。请你再比较着读一读,你喜欢读成“枯萎了”还是“萎了”呢
生1:我觉得还是“萎了”好一些,好像有一种一下子扁下去的感觉。生2:老师,我读书时还发现有一个地方也是如此: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个“漾”字平时我们应该说的是“荡漾”。以后在习作中,我发现学生也尝试着使用了这种手法,颇有意思。可见。新知的展现由此而展开,这也正是新知“生成”的瞬间,这样的对话如同美妙的音乐令人神往。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每一个点滴发现、每一个新的认识、每一个新的问题等,这些都会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契机。教师也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敢于改变精心的预设,才不会让课堂生成的资源一闪而过。
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策略一:潜心会文,有感而发语文课姓“语”,教学要让学生“潜心会文”,与文本进行最直接、最充分的对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