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对话教学与教学策略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基本手段,包括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二者不可或缺。教学策略是指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采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而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提升课堂氛围,让弃学的学习,厌学的多学,学的更有效率。
在我看来,师生应学会相互交流,且应该以相互尊重、信任为基础,采用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即对话教学。这就提升了对一线教师的语言运用与教学策略的要求。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独白式”的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师生通过朋友式的合作,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合语言教学。而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填鸭式”的方式为主,导致英语课堂教学出现危机。以对话为教学手段的课堂改革模式顺应了教学的潮流与需要,是一种非常适合英语教学的模式。
1运用平等策略,尊重学生主体
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民主、平等关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师生间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彼此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言语策略上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于开口,乐于实践,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在对话教学中,学生是构建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是为此服务的。传统上对于课堂话语权理解的错位,常常导致课堂上教师言语行为的偏差。教师的传统角色被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导致了长期以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话语关系。在这种以传统讲授式为主的课堂中,教师追求的是把知识点讲明、讲透,但教学效果却不很理想。关键的原因在于课堂主体的错位,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即使教师把知识讲得再明再透,也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改变旧经验,构建新知识。
纵观中国教育现状,师生关系问题虽因立法而有所改进,但“师道尊严”仍根深蒂固。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性、教师话语不容置疑性和知识的化身这一形象,导致师生间真正平等对话的困难及师生对话的简化,即使是在有限的学生发言中,也会因为学生存在的问题(如声音低弱、口齿不清、词不达意、不着重点等),导致不少教师不等学生回答完毕,便抢过话头,到最后干脆自问自答。这一方面挫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