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再进行计算这种间接性的思维就比直接思维难一些。估算方法可以有很多种而估算策略需要灵活选择性的运用对学生的综合要求较高。在低学段估算不需要那么复杂估算教学的要求一定要简单明确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能灵活的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就行了。还有不少情况是教师自身对估算教学的认识不够到位,还是抓着老的教学标准,对于估算教学只是走过场。没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估算教材进行重组、处理,导致估算教学的失败。因此,在估算教学中,应从学生对数学精算占优势的现实背景出发,重新处理好教材内容,使学生自觉地跳出精算的思维框架,唤起学生内在的估算意识。如可以把上题稍作修改:“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这样由于数据的不确定性,使“精算断路”迫使学生跳出先“精算”再学“估算”,激活学生以估算眼光思考本题,主动进行估算学习。
f因为“5□”介于50到60之间,所以打字数就在50×8与60×8之间,也就是400到480之间。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思,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估算技能。
三、估算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作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必须使学生明确估算的时空要求,因为不管哪种估算,都要结合实际情景进行,总是与当时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要不要估算、是估大还是估小,都要根据事情的需要,这一点必须让学生明确。比如:统计全校有多少学生,往往会用到估算;组织人员外出旅游带生活费或者学校购买月饼赠送给学生等都需要往大处估算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当中,首先要精挑选好题目,多提出一些有估计价值的问题。比如,289除以6,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商是几位数?这个问题就有价值。又如三年级上册“时分秒”中有一题,是让学生课后测试自己做60道口算所需的时间,有学生提出问题,说今天的口算作业只有三十几道题,不足60道怎么办?我的建议就是让他们先做20道或者三十道,然后再估计做60道题所需的时间。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需要估算的地方确实很多,那么如果能够设计一些体现估算价值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去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久而久之,学生估算的意识也就会不断加强。同时估算的价值还体现于能估计运算的结果。比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对如下的竖式:43×128643129学生能想到43×12,把12看作10,43×10430,43×12的积肯定大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