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口算这样程序较多而且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估算最后还有多种结果学生会觉得估算麻烦不如直接口算或笔算来得快因而不想用估算了造成学生出现先算后估即“算着估”的现象。
f在长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较多进行的是口算,笔算的精算训练。比如:买一样东西要多少钱,做一样事情需要几分钟,不能多也不能少,学生马上想到的就是精确计算。但是如果所带的钱足足有余了呢,甚至很多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了呢,那么还有精确计算的必要吗?过多的强调精确计算,势必会弱化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其形成精确计算的生活基础和思维定势。又如在“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教学过程中,有一教学习题:“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教师让学生先进行独立计算,可尽管老师如何提醒、指导,学生们还是使用先精确计算求出准确值,再求近视值的所谓的“估算解法”,这样得出来的估算值比较靠近准确值,符合估算的原则之一,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估算的方法,这只是形式上的假估算,其内在核心仍是精确计算,反映出小学生估算意识的薄弱,估算意识并没有真正内化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2、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运用估算体会不到估算的优越性。估算学习是贯穿于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各个活动中的与其它计算教学知识密不可分。例如我们要验算344599或56×3154的结果对不对就不必精确计算而是鼓励学生运用估算去验证。估算作为一种验算方法能快速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理解估算比精确计算快捷估算还可以提高笔算的正确率。有效的估算可以助计算一臂之力估算的灵活运用促进了口算、笔算的熟练、准确、迅速体现了估算的优越性。3、学生不清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用估算没有估算意识。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计算在教师的影响下就逐步养成了“计算要准确计算结果是唯一”的观念。而估算是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的是允许有误差的。由于估算方法不同估算的结果就不“唯一”了。学生产生了学习估算的心理障碍其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选择估算往往一看见“大约”、“大概”等字样就开始估算而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估算显得很机械。4、学生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估算策略如何能合理灵活地应用估算方法。“估算方法与估算策略”概念上的混淆以及估算结果的多元化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对于估算意识还是空白的学生来说精确计算是比较直接的而估算还要先转一个“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