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与多样性。3、你们学会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比5厘米长3厘米
的线段。
知
4、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指导。
二、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的分析处理和综合训练题的设计
目的
综
(一)P5“做一做第2题”
合
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
训练
形。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习
(二)P6“做一做第1题”
通过做练习,巩固本节课所
题的
提示学生先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一样长的线段。
学习的知识点。
设
(三)P6“做一做第2题”
计
指导学生先用尺子在给出线段上面找到距离小旗相应长的位置作
好标记,再按要求在指定的地方分别画上相应的图案。
作
作业题目
业
设计意图及目的
题的
测量长度还有很多的工具,下课后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页“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
设
知道吗?”,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
学生的知识面。
计
板
认识线段
书
设
线段的特征:①直的。②两个端点。
计
3厘米
f课
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再结合学生熟悉
后
的物体,让他们明白直尺、黑板、教材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线段可以量出长
反
度”。此外,通过找线段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对线段的感知,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本节课
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设计还不够丰富,变式不够多,分层教学显得不够,在今后教学中还要加以改进。
思
二年级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研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7确定长度单位(例8)
教学时间2014年8月27日
教材仍以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反思与回顾三个步骤呈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其中,在分析与解
教材分析答环节,特别突出了判断(估测)的方法,即运用自己熟知的一定长度做标准(如一的长度、身高等)去
比较或推测,既有方法上的引领,又有测量思想的渗透。
f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
教学目标
位。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
1、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具使用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交流合作
主题图的编排意图及使用
目的
引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