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生心理状况,解决具体问题。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
题。
f(3)总结阶段(2010420106):对学生进行反馈测试,对试验成果进行检验和加工提炼,进行论文、案例、个案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召开结题会,整理有关材料,申报验收。
六、实验的具体操作
为了达成实验目标,我们进行了如下内容的实验:智能训练、学习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生活社会适应指导等。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不流于形式,不排斥其它学科的教学,不使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加重小学生负担的又一砝码,而应结合小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和特点,激发小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及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贴近小学生生活,针对小学生容易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教育,保证
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如下优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的以适应、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教育,开设专门的课程,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能够有保证;通过课程的形式,教师事先可经过培训,有统一的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可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
规范教学行为,从而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
2、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发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各科教学内容均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这些教学内容涉及的是我们人类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含在生活中的教育,所以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渠道,这既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补充,也是
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性的客观要求。所有任课教师都负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的心理主要在生活中形成,如良好的情绪、人际关系适应等都必须在日常的活动中加以培养。因为许多非知识性内容,需要在活动中体验,还有的内容无法由心理课来完成,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向学
生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知识的传授应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
抓好日常教育活动,发挥教师的创造潜能,改革旧有的教育工作模式,能够带来教育效果的显著提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4、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一般面对的是个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学校应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来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