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层阶级的一个普遍呼吁。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倡导下,光绪皇帝在几天之内连下几道敕令,颁布了一百多条变法维新方案,决心不可谓不强。可以想象,如果这
f次改革成功,仍然可以保证中国至少赶上日本的水平。但是可惜的是,这次变法仅仅维持了105天就失败了,最终的结果是以谭嗣同等六君子的引颈就戮为结局,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政府当时的一些左翼分子充分认识到,仅仅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运动并不能解决当前国家面临的困局,制度的变革一定要伴随着思想的革命而展开。第三次自救运动是以1912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为标志性事件。其实在此之前,探索新文化、探索新的革命方式已经开展了多年,只不过直到1912年才爆发的辛亥革命彻底令清皇室退位,中国才开始着手建立共和制的政府。应该说,这次革命带来的影响还是巨大的,持续了两千年的皇权统治永远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代之以新型的国家组织模式。虽然这次自救活动难言完美,但是后来1919年爆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却对当今的政治体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历史的层面来讲,中国近代在自救的道路上一共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尝试,即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技术层面变革;以戊戌变法为代表的制度层面变革;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思想层面变革。这三个层次的历史变革逐次展开,避免了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彻底瓜分的局面,也给我们现代企业管理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现代企业管理其实也是可以套用中国近代三次自救活动的特点来展开,即:技术层面的管理、制度层面的管理、思想层面的管理。企业管理的第一个层面就是以技术、设备、厂房为代表的技术层面的管理,许多企业都是从这些层面起家的。开始的时候,企业规模较小,内部的事情比较简单,企业老总对企业内部的情况与人员十分熟悉,因此可以凭借个人的力量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在这一阶段,企业最需求的为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有了这些,企业就能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就能实现资金回流与扩大再生产。而制度与流程在这一阶段明显不适用,反而会由于制度流程的繁琐而制约了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机制。国内许多小的民营企业都会走过这样一段相当漫长的过程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人员的增多,管理区域的扩大,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矛盾凸显,企业内部的矛盾更迭,内部管理逐步开始混乱。由于产品、市场、甚至人员的增多,使内部管理复杂化程度提高,以前由一个人承担的工作,现在需要由几个人分别来完成,人员的相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