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近代史看企业管理变革
作者:著名管理咨询专家、中天华溥首席专家张宏波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的,在这之前的都算中国古代史。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用一般的历史观点来看,中国人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生活,普通百姓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不断的揭竿而起。其实即便是上层人物,也对当时积贫积弱的状况颇为不满,希望改变当时的现状。因此,各类革新自救活动此起彼伏,总结起来,在近代中国,一共经历了三次自救活动,这三次自救活动在次序上有先有后,每次自救活动都是对前次活动的否定,但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摸索中,近代中国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当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第一次自救运动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的洋务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洗礼,清政府意识到与自己的冷兵器相比,西方国家的火枪火炮具备更大的威胁,因此从武器制造等军工业开始,逐步渗透到民用工业,清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洋务运动。当时创办的最著名的企业包括汉阳铁厂、开滦矿物局等,一批官僚资本家应运而生,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为其代表人物。在当时清政府的意识中,中国已经形成一两千年的政治制度体系没有任何问题,中国的问题在于没有先进的技术,在技术与武器上已经全面的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当时在著述上也主要以《格物致知》等介绍西方国家先进技术为代表,讲究的是技术变革。应该说,在这次自救运动中,清政府实行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变革运动,清政府上层以及大量的国家中下层人民对政府的希望犹存,认为只要我们把西方先进的技术引进来,为我所用,重铸辉煌就指日可待。但是这次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由于1895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被彻底否定,甲午战争以清政府大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作为最终的结果,也令清政府看到了仅仅在技术层面尚且不能完全解决国家问题。第二次自救运动的时间很短,主要围绕着1898年的戊戌变法。这次变法也是清政府高层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主要着眼于从制度层面来解决目前国家存在的问题。如果说清政府败给了黄头发蓝眼睛的英国和法国,仍然没有使国民精神彻底崩溃,但是甲午战争的溃败,使清政府从上到下意识到了自己在组织与制度层面的欠缺。况且日本一介小国,自从明治维新以后,短短数年已经可以和西方国家分庭抗礼,并且打败了中国,成为瓜分中国的西方列强之一,确实大大震撼了国人。因此,仿效日本,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新的国家组织与行政体系成为了当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