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作者:张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1年第10期
摘要:实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但其实践教学在当前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管理层面与教学层面加以改革,才能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教学过程既包括理论教学,又包括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又包括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其中,理论教学无疑是基础,实践教学则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两者都不能偏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旨在使新时代的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中国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可以想象,如果学生不能参与实践教学,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将蜕变为无趣的介绍和空洞的说教。因此,实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可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理论教学的“知”通过实践教学的“行”而内化为稳定的价值标准和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但是,目前的实践教学并不尽如人意,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导致实践教学活动未能真正落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授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至今的近两百年历史,内含丰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需要学生深入体验和领会。而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教学计划内只有6学时的实践课程,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使得部分教师尽量采取简单易行的实践活动,比如课堂讨论、写心得体会等。这种只注重课堂实践而忽视社会实践的活动往往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的初衷,因为真正能够增强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首推社会实践。
2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缺乏积极性。在实践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并非旁观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甚至参加者。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作用往往局限于布置实践任务和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分,不积极组织并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