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羊人都如此行动时,最终会使草场由于长期过度放牧而日益退化。
案例:在整个历史上,许多动物的特种都遭受了灭绝的威胁。当欧洲人第一次到达北美州时,这个大陆上野牛的数量超过6000万头。但在19世纪期间猎杀野牛如此普遍,以至于1900年在政府开始保护动物之前,这种动物只剩下400头左右了。在现在的一些非州国家,由于偷猎者为取得象牙而捕杀,大象面临类似的困境。但并不是所有具有商业价值的动物都面临这种威胁。例如:黄牛是一种有价值的食物来源,但没有一个人担心黄牛将很快绝种。实际上,对牛内的大量需求看来保证了这种动物延续的繁衍。
为什么象牙的商业价值威胁到大象,而牛肉的商业价值是黄牛的护身符呢?原因是大象是共有资源,而黄牛是私人物品。大象自由自在漫步而不属于任何人。每个偷猎者都有尽可能多地猎杀他们所能找到的大象的激励。由于偷猎者人数众多,每个偷猎者很少有保存大象种群的激励。与此相比,黄牛生活在私人的牧场上。每个牧场主都尽极大的努力来维持自己牧场上的牛群。因为他能从这种努力中得到收益。解决措施:管制、税收、明晰产权四、当火车驶过麦田外部性与市场失灵案例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车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
f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和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
上想起了70年前伟大的经济学家庇古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
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取
赶鸟费。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
答: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都是“市场失灵”。
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在庇古所看到的情况下,铁路公司列车运行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并不由铁路公司和客户承担,而由既不
经营列车又不用列车的农民承担,即存在负外部性,有外在成本或社会成本。
类似这种情况的还有化工厂、造纸厂对河流或空气的污染,吸烟者对环境和非吸烟者的危害。
在施蒂格勒和阿尔钦所看到的情况下,列车运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