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记关键词)
一、构成情景语境的因素:1主观语境因素(交际双方的身份、职业、思想、心情等);2客观语境因素(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时间、地点、场合、话题等)。
二、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
1提高说话、写作能力和阅读欣赏水平;2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3更准确畅通地传递社会信息。
三、词语锤炼的目的: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准确,而且要求词语用得鲜活。
四、词语锤炼的要求。1需要富于创新精神。2必须要锤炼思想内容。3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现。因此词语锤炼一般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入手。
五、意义锤炼的要求。1要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2要力求准确、妥帖。
3要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4要力求色彩鲜明: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要鲜明。
六、声音锤炼的要求。1注意音节整齐匀称。3力求韵脚和谐。2注意声调平仄相间。4讲求叠音自然。5讲求双声叠韵配合。
f七、比喻的作用1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2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3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八、比喻的灵活用法。1没有喻词的比喻。如“大地母亲”、“我的朋友书籍”、“思想感情的潮水”。2程度不等的比喻。如“一粒汗珠一颗星,星星不如汗珠明”。常用“不如”、“不及”、“比……还……”3否定方式的反喻。如:困难不是铁不是钢,困难是弹簧。喻词常用“不是”或“不像”。
九、比拟的作用。1使读者对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2可以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十、比喻和比拟的异同。同:二者都是两事物相比。异:
比喻重点在“喻”,即以B事物“喻”A事物,二者一主一从;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将A事物“当作”B事物,二者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十一、借代与借喻的区别。1借喻是借中有喻,借代是代而不喻;2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3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不能。
f十二、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作用与反作用)1同语音的关系:语音在突出语义和增强音律美上面为修辞提供条件,丰富了修辞方式的内容;修辞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言表达功用。2同词汇的关系: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具体的修辞方式提供必要条件;修辞从筛选词语的角度研究词汇运用,使词汇在语言中发挥更为广泛而深刻的作用。3同语法的关系:语法为修辞现象和规律的体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