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研究效度。区、市级骨干教师每年至少开设一场学科专题讲座。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加强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让教科研成果转化为先进的教学方法。
(3)积极开展叙事研究。每位教师每月撰写一篇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研究实践等活动中发生的教育故事。通过此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追寻教育的足迹,提高教师自我反省能力和科研兴趣,培养教师研究自信心,养成写作习惯,初步形成自主专业发展意识,从而根本提高教师素质。
(4)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以实践为导向,研究来源于实践。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是强调教学即研究,消除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的分离。聘请专家开设多种讲座,指导教师读书,使教师了解教育研究与日常教学融合的意义与方法。定期举办行动研究沙龙,促进教师对话与交流,分享研究经验与成果。
(5)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节课都成为高效的生态课堂,在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上形成学校的品牌特色。
设立子课题,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以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为载体,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消除不良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学校还将深入开展“学校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德育课程校本化”等专题实践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工作状况,在以上项目涉及的“学科竞赛指导”、“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究实验开发”、“网络信息作品制作指导”、“小发明小创造指导”、“德育主题校本课程开发”、“心理健康辅导”等内容上进行选择,并积极参与。
f3.展示平台。积极实施教师培养工程,做好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骨干、
教学新秀的评选工作。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校根据发展需求,不定期开展对外教育教学专题展示交流活动,并积极为教师参加区级及以上的各类教学竞赛评比做好引领服务工作。4.交流平台。
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中坚作用,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实行津贴奖励。鼓励校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创设“名师工作室”,为广大教师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资源。(三)实施教师立体式评优工程1.开展单类单项评优、评先活动。
每学年在校内举行各类优质课、课题、论文、案例等的评优活动;每学年开展德育、教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