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力
设计思想和实施本节课教学的理念:1力是一个重要概念,它贯穿整个力学的始终,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在具体问题中能
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会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是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要求。从本节开始就要引导学生逐步熟悉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力的名称很多。清楚力的分类,领会并分清性质力和效果力,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为对物体受力分析是根据性质力进行的,要求学生记住哪几个性质力,不要和效果力混淆,但不要展开。
3力的图示作图法是一个教学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设计制作了《力的图示作图法》教学课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4本节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初中就学了不少,弄清他们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缺陷,对确立教学难点并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很有好处。所以这节课要多提问、多讨论、多做实验,用形象生动的实验唤起学生的记忆,用恰到好处的问题去纠正他们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同时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分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弄清力的作用效果。4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运用几何图形表达物理概念的能力。二、重点难点1理解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应着重理解力的物质性、相互性、同时性和方向性。2在弄清力的作用效果的同时,明确力的两种分类方法。3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教材,以培养阅读能力。三、教学方法自学、讨论、练习、归纳四、教具弹簧秤2个,气球2个,米尺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
(一)演示实验实验1:将两根弹簧秤钩在一起水平拉开,观察现象。
两弹簧秤均被拉开,并显示相等的示数。实验2:两手各拿一个气球,让它们水平接触,然后用手挤压其中的一个,最后停止挤
压,观察现象。两气球均发生压缩形变,停止挤压时两气球的形变同时消失。
(二)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讨论:(1)“作用”指的是什么意思?
f物体之间相互拉、压、挤、推、吸、……等过程的统称,可见“作用”的意思是实际问题的抽象。
(2)以两个演示实验为例,分析“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句话的含义。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可能有脱离两个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这就是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