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
疗效
作者:吴雅丽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第28期
【摘要】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依据变位试验确诊93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上、后半规管BPPV,Barbecue翻滚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结果:确诊后半规管BBPV71例、上半规管BBPV2例、水平半规管BBPV19例、混合型BBPV1例,经手法复位总有效率977。结论:依据变位试验可确诊良性位置性眩晕,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手法复位方法,疗效显著。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DixHallpike试验
中图分类号R32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2801220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
ig
paroxysmalpositio
alvertigo,BPPV)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属于周围性前庭疾病,俗称耳石症,发病率较高,约占所有眩晕症的251。按照受累半规管不同分为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二个或二个以上半规管同时的混合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四个临床类型2,因为后半规管位置最低,脱落的耳石因重力的原因最容易掉落到后半规管中,所以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最常见。受累的半规管右侧多于左侧,可能与国人习惯右侧卧位有关。由于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一线医生对此病的认识不足,常误诊为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颈椎病等疾病,延误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法复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所以正确认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给予准确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有重要意义,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治疗费用3。临床上通过变位试验诱发眩晕及特异性眼震可帮助医务工作者作出诊断。笔者所在医院科室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4年4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眩晕患者,所有患者均诉头位或体位改变后出现眩晕,持续时间短,数秒症状可缓解,均经头颅核磁除外中枢性病变导致的眩晕。根据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典型的临床症状及眼震电图变位试验确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93例。其中男39例,女54例,年龄21~89岁,平均64岁。病程1d~2年。所有患者均在红外视频眼动采集仪下变位试验诱发出眩晕伴眼震,记录眩晕发作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并观察眼震情况。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