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教学情况看,像门阀士族制度一类的知识,距离学生的实际比较远。所以,尽管它们重要,在初中阶段我们还是暂不涉及。
f体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题体。每课书用1课时,以便于教学。课题前设专题单元。本册书按课程标准分为4个单元,将22课,分属于各个单元。另外还有4节活动课,分别穿插在有关内容的课后;最后设一个复习方法和技能训练的活动课。三、每课的基本结构一般的课,每课课文由10个部分组成,包括导入框、宋体字课文、楷体字课文、文献资料、图表、动脑筋、注释注音、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1导入框由生动的故事、传说、诗歌、民谣或文物、名胜古迹等开篇,然后提出问1导入框题,导入新课,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又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2课文2课文(宋体字)课文要求。3阅读课文3阅读课文(楷体字)力求生动活泼,其作用是引起学习兴趣,浅化教材内容,扩大阅读课文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品德。这部分内容对不同程度、有不同爱好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4专栏的文献资料4专栏的文献资料(竖排字)专栏的文献资料基本上每课一条。目的是使学生接触一些浅显的文献着重讲述历史发展的生动过程,力求简明。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
资料,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并能提高阅读古文、古诗词等的能力。同时,有些内容,如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作用。5图表包括图画、表格、地图和图注,是课文的组成部分,为的是增加学生的考古5图表文物知识,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增强课文的明晰度,有利于教材的形象、生动,也起到浅化教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6动脑筋插在课文中间,每课1~3个,以增强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便于学生参6动脑筋与课堂教学,发展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并使课文中没有讲出的结论,经由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分析得出。另外,它的设计也能起到培养良好品德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7注释和注音目的是浅化教材,便于学生自学,扩大知识面。7注释和注音8练一练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本课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把握。8练一练9活动与探究9活动与探究安排在每课课文后面,有13项,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与现实生活联系学习的能力。也有一些能起到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活动方式很多,包括小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