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在体现教学大纲的同时,努力将雷锋精神教育转变为以现实生活为中心,注重启发和培养学生的人生认识能力、个人修养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这是本课程的突出特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成长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应注重其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学生言行一致把雷锋精神的理论、原则、规范,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上,可开展讨论、辩论赛等形式,每学期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参观或学习等。
(1)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学生专题发言与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课外阅读与课内讲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专题发言相结合。本课程重在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通过系统的知识讲授,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将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同时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讨论、学生专题发言等方式,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扬民主,倡导师生平等,双向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系统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联系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将来从事职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能力培养。(2)课堂讨论的主题设计本课程的课堂讨论的主题设计一般遵循以下思路:第一、与课堂讲授内容紧密结合;第二、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第三、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变化相结合;第四、与学生的认识特点、知识储备相结合。在课堂讨论的主题设计过程中,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简单定论,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澄清理论和思维的误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认识。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把讨论的成绩登记在册并计入期末总评。(3)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每学期开学初就给学生开列有助于本专业学习的阅读书目,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理论的学习,布置课题,开展讨论,并指导学生撰写专业论文。促进本专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领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技能。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相关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