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在职硕士研究生教育技术专业吐尔孙卡热学号:51130104024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依据及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七年级教科书上册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三节《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内容,本节内容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本节是第二章的最后一节,内容以理论知识形式呈现,较为枯燥,学生不易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般会尽量采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非常同意这样的做法,但如果仅仅靠实例吸引学生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在本节课中主要有两个内容计算机病毒与计算机安全,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在了解管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良好的道德规范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学会主动防范病毒。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起源、概念及“黑客”的含义;2、熟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提供计算机病毒的起源的小资料,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及计算机病毒的概念;2、通过学生阅读书中有关“黑客”和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资料,归纳出如何负责任的使用网络并做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3、提高学生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他人的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负责的使用信息技术;2、维护软件的知识产权。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认清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学会主动防治计算机病毒。2教学难点:学会主动防治计算机病毒。二、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按以前的传统教学讲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利用新课程标准,可以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采用讨论法、分组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最后老师点评。一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在课堂中很容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中对知识的获取很大程度上还基于感性的经验,还不能进行较为系统的小结,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部分。初一的学生,爱动爱玩,如果课堂教学拘泥于教师一板一眼的传授知识,可能不到一会学生的注意力就不集中,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也很重要。由于是市区重点中学,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城市家庭,学生家中多数有计算机,知识面较广,有一定的见识,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