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学设计论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强、创造性丰富、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紧随科技潮流的一门新兴学科。这就要求参与这一学科教学的教师不能继续沿用某些基础学科传统的、死板的课程风格,对单调的讲授方式必须加以改进。以《计算机安全与防护》为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边探索、实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效果。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上册)信息技术,第二章《管
理计算机》第三节《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以理论为主,主要讲了计算机安全和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它是维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整个计算机的学习过程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每个学生学会如何主动防治计算机病毒,为以后更好的有效的使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和操作,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因此,笔者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情境、模拟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很多知识比较好奇,总喜欢有趣味性的东西,比较喜欢
争强、好动,积极性较高。而且大多数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网络有关的知识有初步的一些了解正处在自学能力的培养阶段。因此针对这个时期的学生我们要在课堂新知识的引入中增加一些生动的教学实例丰富课堂,把整堂课设计为娱乐活动的形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被计算机病毒感染后的常见症状。(2)初步掌握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病毒的方法。(3)初步学会运用计算机安全辅助软件。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主题活动,角色扮演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信息的表达能力、对计算机病毒和安全的理解能力、对出现计算机安全问题后的分析处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实际问题。(2)增强学生对病毒的主动防范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f重点:1.计算机病毒的几个基本特点和预防的方法;2.懂得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养成良好的技术规范;
难点:计算机病毒的识别及防毒的方法。
【教学策略】考虑到本课知识以理论居多,为避免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我将一些娱乐活动形式引
入到课堂,把整个课堂设计成为一个训练营。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教师为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