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前,课堂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合作学习则成为广大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研究的重点。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班级教学中也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解决“教与学”的矛盾,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都知道,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层次并不一样,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山区学校,同一个班的学生的知识层次差异更大。每次接手初一的教学工作,你会发现有部分学生他能听懂你说的话,可就是看不懂你写的字,也看不懂课文,就算能看懂也读不出来。引导这样的学生上课,你自然可以想象效果会是什么样了。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做为课堂的主导者老师,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很快很好地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所提升呢?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的去辅导吗?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可以将基础较好的学生与较差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然后让好的学生充当辅导员的角色,从各方面去帮助较差的学生。这样,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有望的。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然而我们会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说它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一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1、组织方式不到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将几张桌子拼凑在一起,学生坐成“U”字形或围成一圈;要么,受传统学科教学影响按座就近组合,往往要求前排2名学生转过身去和后排2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这样违背了小组合作的自愿原则,有时小组成员之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没有合作学习的条件,也就不利于合作的和谐运行。2、合作程度不到位。每个学习小组里都有学优生和相应的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是学优生扛主角,他们思维敏捷,发言踊跃,因而他们的意见就主宰了整个小组的意见。而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主动性欠缺,往往会失去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就习惯于在热闹的环境中做一个旁观者。这样,也就没有真正做到全员参与,没有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3、过程关注不到位。我们往往片面地理解了评价的目的,只以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与自已的课堂设计结果相一致来衡量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这样就忽略了合作学习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