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友善模式下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摘要】无论是时下卓有成效的“高校课堂”,还是我校推行的友善用脑模式下的课堂,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但因为各种原因,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上有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的做法。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友善用脑模式浅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关键词】友善用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
我们学校所倡导的是友善用脑的教学理念,校本教研所探讨的是友善用脑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提出以小组为单位的互助式教学模式;把音乐、健脑操、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教学;根据人的生理特征制定了以十五分钟左右为单元的教学模式和流程。它还提出: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减少和消除压力克服学习障碍。换句话说:就是有责任有必要营造轻松、自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期达到学会学习的终极目标。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因此小组合作被越来越多地加入课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是想方设法安排小组合作交流这个环节,然而实践中,“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如合作操之过急、合作次数过多、合作时间不充裕,学生合作技能偏弱、讨论的问题价值不高等弊端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和实施。
一、形式应为本质服务,小组学习不等同于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凡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分小组一起讨论(小组讨论)。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小组讨论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常用形式,但决不是唯一形
1
f式。课堂上是否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分组讨论这一表面形式,而是看课堂活动是否具备了基本的合作因素:合作意识、合作技巧、合作效果。针对课堂某一焦点问题,教师跟全班同学通过自由发表各自看法,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的形式。某学生在发表意见时,其他学生都在认真倾听、在欣赏,接纳别人的闪光点,这种观察学习实质是一种更本质的合作学习。如果几个学生坐在一起,不相互配合,不互动,不听取异见,各行其是,这其实不能说是小组“合作学习”。所以,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它地内涵及特点,不能只讲求“形式”而不重“实质”。
友善用脑研究发现:人接受知识的渠道一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