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思考,得出了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促进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主动发展。二、加强学具操作,让学生的智能得到发展加强学具操作,智慧比知识更重要。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向。运用学具操作,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有益于增强学习效果,而且在操作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都得到相应的表现和发展。1、在操作中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大多是无意的、笼统的,不精确的,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和正确的观察方法。运用学具操作,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完成观察任务,而且慢慢学会有计划、有次序地观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教学认识图形,要求照样子在钉子板上围出某个图形,密密的钉子使人眼花缭乱,复杂的图形叫人无处下手!怎么办?我安排学生在钉子板上大胆尝试,经过操作学生发现,要想围的准确必须要进行仔细观察。于是他们发现了这样的方法:任意选一个点为起始点,观察下一个点在第一个点的上面或者下面第几行?左数或者右数第几个?选中后连起来;再观察第三个点在第二个点的上下左右的具体方位……这样边观察边操作,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纵向到横向,观察有方
4
f向,思考有凭借,学生在操作中,不但学会了思考,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2、在操作中培养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小学生语言面窄,更缺乏数学语言,思维的发展受到影响。通过学具操作,可以为语言表达提供内容,并可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准确性。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可以引导学生摆黄花红花:(1)第一行摆6朵黄花,第二行摆6朵红花,比较发现了什么?(黄花有6朵,红花和黄花同样多)(2)第二行再摆5朵红花,提出问题引导思考:a、第二行先摆了几个,又摆了几个?b、第二行可以分几部分?c、要求第二行的红花怎样求?d、能把这幅图的意思编成应用题吗?(黄花有6朵,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多5朵,红花有多少朵?)学生根据操作,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从一句一句地说,到几句连贯地说,从叙述操作过程到表达思维活动,由浅入深,最后作出表述:第二行先摆6朵,又摆5朵,可分两部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