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班级管理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而作为一名担任班主任二十余年的我更感责任之重大。如果我们班主任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老方式,就与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新任务不相适应。因此,我就从以下两大个方面着手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得到了老师、学生的认可。第一、从班级入手1、实施民主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如何把班集体这个家庭管理好,使其成为有共同目标、有组织核心、有正确舆论、有旺盛士气的集体,我的做法是:让全体同学都来参与班级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形成主人翁具有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避免学生感到受制于人,产生被人“管”的消极意识。应避免班主任包办代替,独断专行,事事都唱独角戏的局面。这种传统的管理会使学生一切听命于班主任,其责任感必会遭到泯灭,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一种奴性。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和学生应该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形成两个积极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和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如在组建班委员会时,我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竞选制。首先给同学们两天时间预备,想想自己竞选什么职务,制订职务责任计划书,预备三分钟的竞选演讲。然后利用周会的时间请参加竞选的同学宣读职务责任计划书及竞选演讲,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新问题,最后进行无记名投票,选出班干部。通过这一活动使同学们享受到了民主权利,也培养了主人翁责任感。在班上我们还设立了许多岗位,“桌椅管理员”、“图书管理员”、“黑板清洁员”……使每位同学对班上的各项活动和各岗位全权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后,学生感到集体需要他们,他们有为集体做贡献的具体任务,不仅增强了参和意识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也培养了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实践证实,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越多,他们的责任感就越强,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很快提高,班级的面貌也会越好。2、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设计班级标志。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应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入手,强化常规管理。而抓班级常规管理必须做到一个“严”字。二十几年来,我每接一届新班,第一节课便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