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论文摘要:基于幸福文化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合作、主体创造、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它会为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抵制学习虚无主义以及教师的职业倦怠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但当前中小学生的幸福指数却令人担忧。调查显示,中国学生的幸福指数堪比世界最低。在片面追求成绩的评价体系下,家长、教师们也往往过度看重学习成绩,升学、评价等竞争压力正逐渐使教育远离应有的幸福。再者,学生的学习同时也面临虚无主义的巨大危机。很多学生,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看来,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学习,有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情结。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则是教师职业倦怠感增加,没有感觉到自己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因此,中小学课堂应该引入“让师生享受教育的幸福”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将幸福教育的理念具体化,构建一个让师生幸福的课堂。那么何为幸福?何为幸福课堂?基于幸福文化又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理论家马斯洛的《人类动机论》揭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人生幸福的一种最简单而又充分的描
f绘。生理幸福、心理幸福、伦理(道德)幸福在完整的幸福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幸福是“人对同类感知及其意义持久、积极的体验”。那么教学幸福就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生活中同类感知及其意义持久、积极的体验”。
理想中的幸福课堂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高效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和方法,内化提升情感,在轻松快乐中达成教学目标。其次,幸福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结合。课堂上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完成规定的任务,还让他们对自选任务特别是师生交往互动中生成的课程资源有较充分的学习。再次,幸福课堂时时处处充满美的享受。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的种种体验,发现问题后的喜悦,解决不了问题时的困惑,教师讲解点拨和引导之后的豁然开朗,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惬意等都体现了师生的智慧、品德、情感、理想情操和创造才能,体现了人的力量。最后幸福课堂不是简单的轻轻松松、热热闹闹,而是引导学生学习、锻炼、合作、交流、探索、成功、成长、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学习幸福,创造学习的幸福,享受学习的幸福,从而培养幸福的能力,创造幸福的人生。
下面以预想中的语文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