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体还有更重要的规定就是保全好的名声不因败坏名声而给父母带来恶名。《礼记祭义》说“不亏其体不辱其亲可谓全矣。”4
2不辱君命忠于事君
儒家主张“孝”维护父权统治其政治目的是“为政”。孔子认为把“孝”的思想引入政治中去就等于参与政治。为政之道需要“忠君”怎样做到“忠”呢儒家认为“以孝事君则忠”“孝子善事君”“事父可以事君”。所以儒家主张“移孝作忠”认为“君子之事亲者故忠可移于君”。所谓“移孝作忠”就是要求人们像服从父权那样绝对服从君权。“孝”的更高层次的意义不在于“事父”而在于“事君”。如《礼记大学》中所说“孝者所以事君也”“事君不忠非孝也”4儒家是把“忠”放在“孝”之上的孔子认为“不辱君命”即忠是高一等的而“宗族称孝”是次一等的。
3终于立身荣显父母
儒家学说认为“终于立身”就是在社会上要作出贡献作出成绩立功扬名从而能够显荣父母光宗耀祖这是孔子所说的孝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最高境界和最终的阶段。《孟子万章上》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就是显荣父母。“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说的就是儒家思想中最高境界的“孝”3。
二、孝的等级
“孝”是伦理道德和政治行为的结合体是儒家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礼的突出特征就是等级性因而孝也是有等级的。
一天子的孝以孝施治
在儒家孝道序列的等级分层中天子之孝因其丰富的政治内涵以及行孝者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居于众孝之首是儒家孝道政治即“以孝施治”的最高表现形式。
孔子详细论说了天子要博爱不分种族地爱人不分地域地爱人这样才能感化百姓进而都尽到本分。《孝经天子章》中指出“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1天子之孝体现为一种博爱广敬的道德原则通过爱敬其亲而不慢恶于人的孝悌行为表率天下使天下百姓受其感化而法则之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及彼蔚成风俗便可形成长幼有序的和谐孝治社会。天子的孝德举措或孝悌言行已经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示范全民的社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会责任是一种影响天下臣民行为方式的道德象征或精神动力不仅成为衡量君主自身是否政治失德的一项重要评判依据而且成为教化天下、感悦万民、安定社会的一种无形力量。
儒家学者对天子之孝设定了非常明确的政治原则“天子当以安社稷、定国家为孝”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