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从父母。不只是在表面上服从而且要从心里服从。在父母生前、死后都不得“有违”。但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要求的服从并不是盲从而是父母有过也是要去劝止的是谓“几谏”。“父母有过下气怕色柔声以谏”。
在孔子看来敬重父母是高一层次的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由此可见孔子认为不敬重父母就与养犬马无区别了。所谓“敬”乃是一种诚笃的心态人不但对父母要敬对“执事”“修己”“处世”都要敬。“敬”要有一份深刻的关切故“父母唯其疾之忧”又“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2儒家的孝道把尊敬父母视为孝行的高层次要求。养与敬相比敬是更根本的。因此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3。
二行孝的原则
1严守“父父、子子”的等级名分的原则
“父父、子子”作为儒家三纲之一是礼的核心贯穿于儒家政治思想的始终因而这也是儒家孝悌思想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父父、子子”的原则强调了孝的对称性父慈子孝父亲对儿子要慈然后儿子对父亲要孝不仅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孝还要求父母必须遵循的规则和规范。
2遵循“父子相隐”的原则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2“子苟有过父为隐之则慈也父苟有过子为隐之则孝也。孝慈则忠忠则直也故曰‘直在其中矣’”“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至极点也故不求为直而直在其中”2。孔子认为行为问题不能孤立地来看必须结合伦理关系来界定是否得当。如果在一般情况下是对的行为特殊场合有损于伦理那么就要采用不同往常的处理方法。
三行孝的要求
孔子不仅认为孝的含义有不同的层次他认为行孝也有高低要求。在《孝经》中孔子指出了“孝”有三个阶段也就是行孝的三种要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1可见孔子认为人一生的各种行为都与孝相联系都必须遵循孝的践行要求。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1保全保护好身体
根据上述《孝经》的论述保全身体以至发肤是孝行的起码要求也是最初步的践行孝道。《吕氏春秋孝行览》说“身者非其私有也严亲之遗躬也。”身体非子女所私有是否能保全身体就是对父母孝与不孝的问题了。保重身体使身体发肤毫不毁伤在孔子看来这是践行了最低要求的孝。但是绝不能把保全身体认为仅仅是保全形体儒家保全身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