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孔子的孝道观
作者:张倩刘友田来源:《学理论下》2010年第09期
摘要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但“孝”却被他推崇到很高的地位认为“孝”是治国施政的基础。在孔子看来孝绝不仅是一个道德概念还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准则纬书说孔子有言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孝”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生活有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数千年来由孝文化潜移默化所积淀的道德观念习俗在今天仍有相当的影响。
关键词孔子儒家孝道
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7004603
“孝”是中国一个传统的概念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说文解字》是从子女角度来处理父子关系的道德原则第一次指出了“孝”的本义“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因此之后的大多数经典论述都是沿着这个角度来阐发的。
一、孝的含义
“孝”真正成为一个道德概念并阐发为一套理论体系却是由儒家完成的尤其在《孝经》中将“孝”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孝的起源和含义
1孝的起源
孔子孝学说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概念他认为孝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而是人的一种天性因而是一种先验的道德论。孔子认为“孝”是人与生俱来的“孝”是人人都可以体会到的、与生俱来、无法逃避的情感从中可以领会到人之为人的根本存在意义进而可将其涵养扩充到人与人的其他关系上。行孝是人天生本性的要求《吕氏春秋》中属于儒家学说的《孝行览》一篇中就认为“父子之道天性也。”又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子之重亲也……痛于肌骨性也”。
2孝的含义
孔子认为“孝”主要有三重含义能养即尽心奉养父母无违即绝对服从父母有敬即对父母敬仰礼对。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孔子认为孝的三重内容是有高低层次之分奉养父母只是小孝是“庶人之孝”。孔子把奉养父母之“孝”看得很低认为这种“孝”是微不足道的。《孝经》将赡养父母作为庶人的主要孝道指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1。子夏问孝孔子曰“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为孝乎”2因此在孔子看来子女对父母奉养是必要的也是最低层次的孝。
孔子认为仅仅赡养父母是远远不够的还不能对父母违礼。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这”。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2可见孔子要求子女绝对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