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GIS原理与应用英文名称:GeographicI
formatio
System学时:56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课程编号:H01707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分:35
一、课程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地理空间数据概念;如何实施一项地理信息工程;如何获取空间地理数据;如何保障空间数据的可用性;如何获得属性数据;如何管理空间和相应的属性数据,建立空间数据库;如何进行与地学等学科专业有关的空间分析;如何评价空间分析结果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应用
领域和发展方向,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为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展和研究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演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课时安排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上机
其它
合计
40
16
56
第一单元:GIS绪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GIS概念、构成、功能与应用、GIS发展动态。
2能力培养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动手能力等。
3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演示,加强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重点】
GIS本质概念和特点、GIS基本功能和应用功能【难点】
空间数据和GIS应用模型第二单元:GIS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学习目的和要求】
建议学时数:6学时)
1知识掌握GIS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
2能力培养掌握空间数据结构建立的定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维方法、
创新意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等。
f3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演示,加强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重点】
地理实体的特征和描述地理实体数据的类型、矢栅数据结构的不同,相互转
换方法,用矢栅一体化的概念组织数据的思想。【难点】
矢栅数据结构的不同,相互转换方法第三单元:GIS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学习目的和要求】
建议学时数:6学时)
1知识掌握掌握GIS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
2能力培养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动手能力等。
3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演示,加强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重点】
空间数据采集的任务,研究数据质量的意义;地理实体的几种分类方法和编
码方法;GI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