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律动
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它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对于小学低段儿童,关键是利用律动来接受音乐教育,接受音乐美的熏陶。那么我今天主要就是探讨一下低段音乐教学中的律动。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将音乐和律动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
根据律动的性质,我将律动划分为固定律动和即兴律动,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1.固定律动是在课堂中某一特定时间里,进行的常规律动。它可以缓解疲劳状态,创造课堂气氛。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长时间的学习会让小学生产生心理疲倦。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学生上新课之前安排了一些音乐律动,这个律动可以和节奏有关的游戏,也可以根据拍子做动作。如可以让学生听着变换的旋律打固定的节奏型,这对节奏的掌握很有帮助。或者根据本堂课要教唱的新歌的节拍让学生跳跳基本舞步(低段音乐教学中一般为二拍子和
f三拍子)等。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大脑得以调整,还调节了课堂气氛,保持了学生愉快的学习心情,有利于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2.即兴律动是根据音乐含义、节奏作即兴创作的律动,它可以是教师创作,也可由学生自己创作,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二.根据歌曲(乐曲)的特点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来创编律动。1.根据拍子来创编律动的动作。
例如,在聆听乐曲《阿细跳月》时,先让学生了解竹竿舞。在海南,竹竿就被称为柴,而跳竹竿就是跳柴,跳柴是海南的一种民间游戏。五拍子的感觉,学生可以和着节奏拍一拍:凳、凳、腿、腿,还可以加动作:(脚)点前、点后、跳、跳、并。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舞步。右脚右侧一步,左脚跟到右脚,右脚再右侧一步,左脚向右脚方向空中蹬两拍。左脚左侧一步,右脚跟到左脚,左脚再左侧一步,右脚向左脚方向空中蹬两拍。在学生分组演唱并加入动作后,欣赏一段黎族人现场跳竹竿的视频,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学跳竹竿。歌曲的旋律也会在一遍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