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
摘要: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是复杂的,二者既有分离的时候,也可以相互渗透。由于对国家利益的判断受到人们主观认识水平的影响;意识形态是建构国家利益的重要因素;国家利益的多层次性等方面的原因,意识形态也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但国际关系中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则有导致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倾向。
关键词: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际关系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因此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和了解是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国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理论探讨逐步增多并不断加深,澄清了许多模糊的看法。但在当今飞速发展、极其复杂的世界里,尤其在我国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国家实力持续提升的新形势下,对“国家利益”概念及相关范畴的严肃思考和认真讨论依然非常必要。
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不难发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依赖各种各样的需要,利益不仅是人们结成社会组织体系的基础,是人们相互关系的内在联系,也构成一切社会政治行为的动因。戴维伊斯顿所言“政治是对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经典地描述了利益与政治间的相互关系。所谓利益,就是需要或好处。具体到国家利益,“是指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东西”。
国家利益是在一个主权国家形成之日就存在的一种自然的内在需要,当今世界,所有的主权国家,不论其领土大小、人口多寡、社会制度如何还是实力强弱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各国政府总是把对国家利益追求放在首要位置。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利益在我国并非理直气壮的话语,人们很容易把它与狭隘的民族主义牵扯在一起,过分渲染国家利益则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宗旨背道而驰。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国家利益是我国制定对外政策的目标和依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做出的重大转变。从此,我国外交政策不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远近。另外,谈到美国的对华政策时(如把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挂钩),也有人批评美国政府强调意识形态因素而忽视其国家利益。这样就给人们造成一种印象意识形态不是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是不属于同一范畴的概念。
从概念上讲,意识形态是指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涵盖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和艺术等多个方面,是特定社会集团与群体对外部世界和社会所持的一整套紧密相关的看法和见解,它至少包括三个范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