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相同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出现另一个拿破仑、邓小平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从前学校的作文训练都有一种“奇迹写法”,从身边写起,一棵小草、秋天落叶,然后拔高,夸大到祖国的繁荣、人生的道路、十六大的召开。这是一种悲哀,简单的事情不再简单。看一部电视剧是否真实,应该看它是否符合历史逻辑,而不是考究是否真有其人其事。康熙送女儿外嫁,是悲剧。在当时康熙要收服蒙古,强大的历史逻辑让强大的皇帝也屈服,做出嫁女儿的悲剧性选择。而昏君嫁女儿,只是软弱无能才送女儿,这只能算苦戏,而不是悲剧。例如南乔嫁文成公主,以前认为当朝皇帝很伟大,为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其实这只是皇帝没有选择的选择,公主作为工具一样送出去,没有伟大可言。一个编剧,要研究剧中的人作为历史的人与作为个人的人必须分裂,有各自的历史逻辑与个人情感逻辑,例如皇帝必须杀外嫁公主的丈夫和儿子。其实“皇帝真不是人干的”,历史人物有许多没有办法的事,历史人物可做的事情非常有限。皇帝既喜欢忠臣,也喜欢奸臣,要一分为二,并非简单的好人坏人的判断。喜剧:并不是一种剧种,只是表达方式轻松、愉快。马克思有一个观点,历史事件会三次重复发生,拿破仑的一生是悲剧,人们感到悲伤;拿破仑三世是正剧,人们还能心平气和地对待;拿破仑十二世是喜剧,人们哈哈大笑。曾经一度编剧对革命爱情的悲剧性处理模式是,男的要革命,女的是小资,最后女的改变走向革命。现在的处理方式是正剧式的,双方都会作出改变和牺牲。以后的处理方式将是喜剧式的。编剧的符号,眼镜=有良知的、有文化的、软弱的;满脸胡子=坚定分子,要么杀人放火,要么革命分子,角色与其形象不能错乱。这种形象符号到了今天在电影院爆发出阵阵笑声,抗日题材的电影走到了喜剧的边缘,人们将愉快告别这段压在上一代中国人心头上的悲剧。有的人崇拜本◎拉登,其恐怖的根源在于将强大的心理附之于武力或者军事,不可估量。喜剧是积聚心理能量然后以轻松的方式释放。
f我们仰视历史人物,俯视喜剧人物,俯视决定了我们非常愉快。在西方,作为贵族和绅士是不看喜剧的,因为喜剧很庸俗,看喜剧相当于嘲笑低智商的人或者愚蠢的人。例如让城里人看乡下人进城,赵本山的小品,媚俗。凭空地给观众一种优越感,事实上我们作为小市民并没有优越感。在西方,贵族住在庄园,本来就“高”,无需降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只有小市民和小商人才住在城市,没有教养,庸俗,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