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近你,因为我喜欢你;我离开你,因为我爱你。”教科书中对《雷雨》的解释是假惺惺的“幼稚秀”。《皇帝的新衣》的结尾是幼稚的,其实人人都知道皇帝什么都没有穿,不可能在自以为聪明的孩子说破后人人大发感叹,社会不允许“孩子正确,全世界的人都错了”。真理VS共识以悲剧的眼光审视世界,特别宽容,“其实大家都不容易”。“卑鄙是卑鄙人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人的墓志铭。”(卑鄙要卑鄙到位,否则拿不到通行证。)中国的痞子文化,在接受敌方盘查的时候,毛泽东不承认、摸大洋就是大智大勇?李大钊敢于承认、手枪不用就是大义凛然?黑格尔:悲剧总是崇高的。(但是在生活中追求崇高,注定要造成悲剧。)安乐死,是追求生命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悲剧的根源不会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只是形态不一样。荣格的“原型”理论。原型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什么也没有创造,古代的故事与现代故事叙事模式极为相似,“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古代讲,公子落难,女性搭救,成功后肯定分手。这个女性往往文化低、智商低(客观因素,是他人公子成功后分手的理由)现代故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要么打成右派会城后分手,要么搭救后与古代的故事一样。西方的故事模式,女性落难,男性搭救,从此幸福生活在一起。分手模式取决于讲仇恨引向谁。一是女性模式,男的回心转意;二是男性模式,女的设计为非常贤惠而要求退出,男的坚决要求在一起,最后女的不辞而别;男性模式之二,男女结婚后由于文化差异很多冲突,把看点放大,令观众反感将愤怒指向女的身上。风险:是否有发展前途?成功后会否进入分手模式?做人不要追求正负值(偶然因素,押宝、投机),应追求生命的绝对值大小。社会评价是一个尺度,自我评价也是一个尺度。
文艺美学第四讲悲剧喜剧
f评价一个人要看效果,要看动机。历史的归零是不可抗拒的,例如一个朝代的气数已尽。以前的看法是,开国皇帝都是雄才大略,亡国的皇帝都是平庸无能。现在这种看法渐渐被推翻,例如三国魏的曹丕就很平庸。历史有其固有的逻辑和发展规律,历史人物的出现并不重要,在历史的逻辑下个人能做的事情其实非常有限。现在人们的意识被电视(传媒)控制着,传媒背后是一只看不见的手,那就是技术逻辑、技术文明,商业文明对人的影响更甚。维特根斯坦:我们只能想我们能想的,我们只能说我们能说的事情,我们只能做我们能做的事情。(妄想超越历史是不可能的,要参透历史经验,尊重自然,尊重规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