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是图,没有正义感,没有终极关系。
文艺美学第五讲尊重现实与尊重规律
黑格尔认为,中国没有历史。真正的历史是有矢量的,而中国的历史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没有矢量,没有量的集合达成质的飞跃,所以中国没有历史、没有变化、没有成长。黑格尔认为,“存在即合理”。这个合理是指“有原因”,凡是发生的,都是有原因的,具有深刻历史理性的原因。有原因的=必然的,有理由的=应该的,这是二者的区别。思想家说“我思故我在”,由一物刺激思想一物,思想物再刺激思考下一物。文革的发生有其历史原因,毛泽东是历史选择的、人民选择的。文革的发生也是人民选择的结果,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就如伊拉克和萨达姆。黑格尔追求必然,而不是历史的偶然的符号。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证明了西方对待历史要客观得多。中西方对电视得不同看法:中国孩子的全部世界观、价值观全面来源于电视。法兰克福等西方学者指出电视大面积地剥夺人们的时间。逻辑学派分析电视的长短处,认为对待电视要发扬好的、避免坏的,这样过分强调了“看得见的手”,这是一种天真,长短处是共生的,去掉某一方再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强调历史理性和历史逻辑。人在多大程度上成熟,就有多大程度承担缺陷。应该承认生命是有缺陷的,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的。“减负”不成功,不是决心不够、措施不力,而是体制性、结构性的原因。应该从“谁想减负、谁不想减负”入手,学生想减负,老师不想减负,因为减负意味着老师的地位下降,精神价值下降,经济利益也下降,所以老师不断强调高考的重要性。一个学生在高考期间生病了,教育部长批示在病房设考场,说是“关乎孩子一生的前途命运”,并大力宣传。刻意这样做是一种“假诚”,其实高考可以明年再考,并不影响一生的前途。这样做的动机就是混淆“高考”与“这一年的高考”,事实上17岁参加高考和18岁参加高考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一年的高考”影响的仅仅是学校的本届升学率。而让刚动完手术的孩子考试是严重的不人道,还将误导社会这样做是关怀孩子、为孩子好。减负、关注高考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紧缺。老师不想减负,家长不想减负,学生想减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做新闻的要尊重现实。高考是巨大的压力造成巨大的期待。海德格尔说,人都是必死者。一切生命的活动会由此失去意义。这是一种倒计时的方式。高考的倒计时,体现的是教育制度的不人道。
f范以锦讲“媒体开放与社会政治生态”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