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新考核指标的共识;第五,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项目组综合咨询经验及公司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绩效考核中的薄弱环节,重新修订各部门的绩效考核计划表;第六,开展与分管领导、企业管理部及各部门的组织绩效指标沟通确认;最后,进行高层沟通,确认考核关系、考核机构、考核周期、考核结果的应用,并开展相关绩效管理培训。在对A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调研诊断的过程中,项目组发现经过两年的绩效管理实践,A公司各级管理者都能按绩效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定期考核,公司形成了绩效考核的文化,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数据,对生产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材料的有效利用、质量的提高,如图4所示:
fwwwadfaithcom
8950890088508800875087008650
油箱车间钢板利用率
87528754
8815
87758753
8854885488048753
8886
8908
8821
88098793
8920
8877
8864
8784
87368736
8656
8689
8696
8600090109020903090409050906090709080909091009110912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10081009101010111012
图4某车间钢板利用情况
但由于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仍不够深入,导致在绩效管理各环节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表1A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序号
存在问题
绩效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制
1
定绩效计划时缺乏有效沟通
2绩效指标设计存在改善的空间
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间考核结3
果的不平衡
4绩效考核数据不真实
5绩效辅导没有得到重视
绩效结果缺乏反馈、沟通与调
6
整
表现形式
被考核者不清楚目标值的制定依据,甚至有的部门连考核自己的是哪些指标都不清楚,财务部每月提供数据,却从未参与财务目标值的制定;绩效管理体系的宣导与培训不足;扣分项较多,加分项较少,使被考核者感觉奖罚不对等;指标的横向流程关联性有待加强,如“计划产值完成率”,是涉及招标、采购、设计、工艺、设备、生产的全流程指标,但并非每个部门都考核该指标;部分指标不能真实反映现有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计算方法需要改进,如“设计计划完成率”、,插单情况较多,但插单量并不包含在计划任务内,即使通过大量加班完成插单,但计划工作未完成,该指标仍按比例扣分;受产能、人员、资源等条件的约束,目标值超过被考核者努力的极限;部分指标名称与考核内容不对应,界定不够清晰,容易产生歧义;大多数业务部门定量指标相对较多,绩效目标相对较高,在绩效考核中就容易失分;有些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产生错误的概率较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