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f2、疑似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抽取剩余血液送输血科重新进行血型检定和交叉配血。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按我院相关规定执行,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3、输血科在接到发生严重输血溶血反应的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查,以确定原因,结果要及时通报临床科室,汇报科室领导并书面报告医务科。
f4、输血完毕,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管医生应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24小时内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六、输血传染疾病的处置程序1、当出现输血后感染病例时,经治医师应立即填写输血后感染报告单,上报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血库。2、输血科接到报告后应深入临床科室,记录发生输血后感染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血液编码、输入量、感染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对疑为输血后感染病人进行评估,并详细做好记录,必要时请市中心血站专家会诊评估。3、因输血发生感染性疾病,经治医生必须认真按照要求填写感染疾病报告卡,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4、因输血所发生的感染性疾病,输血科必须将受供血者血样重新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及时做好调查处理工作。5、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及追踪感染原因,做好相应登记,写出调查报告,同时要及时上报邯郸市中心血站处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f6、经治医师、护士应配合职能部门查找、追踪感染原因,采
取有效控制措施。7、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8、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一段时期内出现输血传染病症状,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