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外,应向供血机构书面报告。七、输血传染疾病处理方法1、输血传染疾病发生者,从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追溯传染源头。2、核查相关献血者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3、检查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查情况。4、传染病的上报:按传染病信息上报管理规范执行。八、血液输注无效预防处理措施1、选用单一供者血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血者抗原接触。2、采用自体输血。3、去除血制品中的白细胞。
f4、尽可能避免在受血者存在脾肿大、感染、发热、药物反应、急性失血、DIC、溶血等因素时输血。
5、紫外线照射灭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6、采用配合型血液成分输注。九、预案启动与终止1、应急响应: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或输血传染性疾病时各临床用血科室及时报告输血科及相关医务部门,并按相关流程进行处理。2、预案终止:输血危害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则该预案终止。十、应急培训、演练及考核全员培训: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临床输血知识培训活动,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提高全员输血安全意识及输血医学理论水平。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加强临床输血技术管理,开展临床输血技术训练,提高临床输血管理水平和输血技术操作并进行相应的演练及考核。十一、总结评估与改进对每一起临床输血危害事件,输血科应进行总结评估,并汇总上报临床用血委员会并及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f十二、本预案经医院临床用血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十三、附件: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C40C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小时后缓解。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尊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3、溶血反应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
f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如果污染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