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1)改变认知(2)改变行为3增加新认知
第六章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三个特点。2.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
f交流(情感)的过程。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熟悉、(接近)、(相似)和(互补)。4.斯腾伯格认为爱情体验具有(亲密)、(激情)与(承诺)三种成分。5.爱情三角理论由(C)提出的。
A.伯克威茨B.李C.斯腾伯格()D.鲁宾6.人际沟通: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第七章利他行为1.利他行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2.应用分析题有这样一则新闻报道:18岁青年刘某为抓小偷被歹徒刺穿心肺,血流不止,在他身边有几十个围观的群众,却无一人帮忙。直到五六分钟后,才出现一好心男子,将刘某抱入诊所。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
答题要点:
f1、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为旁观者效应,即当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人,其他人越多,利他行为的可能性越小。2、原因可能有(结合案例说明,只要合理即可):1)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2)对模糊情境的解释: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如,不知歹徒和刘某是什么关系,不知该管不该管。3)对利害得失的计算:怕受到歹徒的伤害。
第八章攻击行为1.攻击行为:违背了社会主流规范,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或试图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状况及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2.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挫折-攻击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3.应用分析题试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释如下案例产生的原因。一名15岁的美国中学生震惊了校园。他本是大家眼中的受气包,今天却拿着左轮手枪从厕所走出来,一路走,一路打,还面带笑容。迄今已有2人死亡,13人受伤。自称和少年枪手最要好的男生说:“他平常喜欢看暴力电影。”他曾听这孩子讲要枪杀人的事,但认为那是“说着玩儿的”,并
f未报告校方。枪手的另一位朋友说那孩子平时不爱发脾气,甚至不会打死一只苍蝇,总是压抑自己,“我真搞不懂为什么这次他会这样”。总统布什获悉深表哀痛。
答题思路:此中学生的行为属有意伤害他人的攻击行为。相关的理论解释有:(1)挫折-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