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2.归因: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3.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1.社会认知具有哪些特征?P7475
2.简述对应推论理论的基本内容。琼斯与戴维斯()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品质与他们的外在行为相对应。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有:(1)行为的社会合意度: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接受时,如当一个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如杀人),我们就可以从其行为推论出他她是一个不道德(如残忍、无人性)的人。(2)行为的自由选择性:如某人从事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而非在外在强大压力下才做的,那我们就会认为此人的行为与其内在的品质相对应。3.什么是刻板印象?它的利与弊是什么?
f所谓的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使用刻板印象的好处就是能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但刻板印象的使用也有弊端:一是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二是它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
第五章社会态度
1.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构
成。
2.凯尔曼指出,态度的改变要经历(服从)、(认同)和
(内化)三个阶段。
3.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改变认知)、
(改变行为)和(增加新的认知)。
4.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这体现
了劝说者的(B)对态度改变的影响。A.权威性
B.相
似性
C.吸引力
D.可信赖性
5.社会判断理论认为,当一种新观点处于个体的D时,最
有可能引起个体态度的改变。
A.接受区
B.潜意识区
C.拒绝

D.不明朗区
f6.认知失调理论是由(D)提出的。A.海德()B.凯尔曼C.谢里夫D.费斯廷格
7.态度:个体对社会存在(某一特定的人、事、物)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结构且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它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构成。8.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认知失调论是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来的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冲突,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当在认知上产生失调状态时就会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不愉快和不舒适的感觉体验,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感,从而驱使个体去减轻或消除失调状态,使认知互相协调一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