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的种子成功地在新土壤里生根发芽且能开花结果,一是一定要把先进地区的课改理念植入我们的思想,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让教师明确方向,意识到课改的重要性。二是要把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目标。有这样的目标,就会出现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制定导学案的情形,而不是教师想当然地给学生设置好问题,然后按部就班地回答、展示、总结就完成了整个课时的学习,三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是一定要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教育文化特点,所在学校的文化特色及教育氛围特点,所带学生的学情特点等等方面来进行研究,设计出合理合情合人的课改形式来。(二)在广大教师队伍中,不乏智慧之士,他们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施展着自己的才干,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课堂教学改革走过风风雨雨,其间有令人振奋的新的教学思想的出现,也有不尽人意的改革之举,但可贵的是,我们从中看到了同行们矢志不渝的执著精神,从中吸取到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更看到了教育改革的希望。但在这过程中,我感觉到这个群体里,还缺少一种“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的精神,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同行们,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如自身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基础教育薄弱,对教育改革本身就缺乏系统性的认识等,使得他们在教育改革上严重的缺乏自信心,实践起来也显得畏手畏脚,总是有所顾虑。而这样一来,就易对外来的教改理念和教改模式产生盲目崇拜的思想,以至于不做思考,不根据本身学情而“全盘接受”。而在这样一个教改理念深入人心、各种教改模式层出不穷,而教育机制没有出现大的变动的今天,在基于本地区、本校的具体情形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勇于接受外来教改理念及教改模式的同时,也要本着“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的精神,更应该善于接受外来的教改理念和教改模式呢?(三)要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培养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精神。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须自身硬。”要做到善于接收外来教改理念及模式,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做到分清良莠,做到择其善者,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结合自己的具体学情,摸索出适合自己本地区、本校的课堂教育新模式,这种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是目前我们边远地区所缺但又是必须的。我们知道,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无法适应当今日益变化和进步的社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文化的需要。纵观历史长河,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