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种实践锻炼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原因在于,校内生产性实训不仅为师生创造了真实的教学职业环境;更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和体系,催生出高职教育的新思想。1运行、管理模式的改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目前在中国,要实现校企长期合作还有一定的难度,集中体现为校企双方如何实现双方利益的均衡:一方面,企业如何按照给予学校的财力支援比例来分享教育成果;另一方面,学校怎样通过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来接受企业的资金援助。实现这一利益均衡,要由政府出面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譬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就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
f办学制度。由政府出面干预,使产学合作制度化,使学校和企业相互支援、共同受益。政府设立“产业合作委员会”,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控制和监督。建设主体的多元化、运行机制的市场化、筹资方式的多样化,必然带来管理模式的相应变革。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外职业院校管理模式的先进经验,成立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商业、企业界人士以及教育专家等参与的管理董事会,对学院的运行和发展共同管理。这样既有利于强化高职院校对市场需求反应的敏感性,又可以营造并运行民主管理机制,将管理权限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提升管理决策的正确性。2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校内实训强调生产性实训,强调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真实产品的生产,使学生在真刀真枪的生产中培养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训中,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产品的学徒。生产性实训要求“学做合一”,实现“工学结合”。这是
f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新变革。工学结合将成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3“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引发的另一重要变革就是教师队伍的结构变化。要顺利进行生产性实训,就要做到“请进来,走出去”,一方面,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实践教学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学校教师也要主动到企业去,增长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和企业加强技术交流,发挥自己在科研方面的优势,共同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生产性实训要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是逐步培养一支教育理念新、职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4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