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训建设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只有突出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出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主要是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学生经过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这两个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才能从一名普通学生转变为具备某一专项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有联系也有区别。校内实训基地虽然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但主要以基础性、规范性、通用性技能培训为主,需要将岗位能力分解为一个个实训项目,对学生进行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校外实习是校内实训的延伸和提升,是全面提高岗位综合素质的平台,学生在校外基地实习主要是掌握岗位技能、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提高工作实战机能。高职学生在到企
f业顶岗实习前,在校内就应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的关键技能,在“仿真”的职业氛围条件下训练其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一、前瞻性、高规格地规划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前瞻性、高规格地规划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是要校内实训具备内涵的仿真性、技术的前瞻性、管理的开放性和运作的创造性。1从设计到训练,从内涵到氛围,都要具有仿真性其含义可以解释为几个“一致”:校内实训基地布局要与工厂、车间一致,基地即车间,车间即课堂;实训设备与企业的设备一致;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实训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与企业保持一致。2设备、技术要有先进性,训练内容要有前瞻性校内实训设备先进,并不等于花大价钱购买国际领先的高精尖的设备。实训要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其设备就要与目前生产一线
f使用的设备基本一致,尽量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因此,实训设备应该是产业或行业已经开始使用、能够代表本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未来的三五年内能体现本行业较先进的技术水平的设备。实训内容方面:既强调高新技术的含量,又兼顾常规技术;既要适当考虑超前性,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瞄准区域经济发展缺乏的高技术,培养行业发展前沿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在实训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又要考虑这种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的实际需求,避免出现学生所学和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3管理上追求开放性校内实训基地在管理上应该充分体现开放性原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面向专业群学生的开放。学生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