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了网上资源不全、农村学校文献资料缺乏的缺陷。近年来,部分专家学者对营丘传统文化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和成果,如对远古营丘图腾崇拜崇山石祖林的新发现,对昌乐骨刻文研究的新进展,对古齐文化精神内涵的新解读,对营丘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的实施等,因其发生在我们的故乡而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教师及时关注、搜集、整理这方面的信息,并发动学生搜集整理刊登这方面信息的书籍资料,来丰富我们的营丘传统文化资料档案。学习中同学们还结合“朝阳读书活动”和“主题阅读活动”的开展,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阅读《封神榜》、《齐之初》,了解姜太公其人其事,了解古齐文化的精神内涵,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和感悟,并及
f时整理记载下来,这些都极大丰富了师生搜集的营丘传统文化资源。7、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是搜集、整理、提炼营丘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方式。在教学中,各学科老师根据自身条件,查阅并整理大量营丘传统文化资料,并广泛发动学生参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学们通过走访当地老人、查阅书籍文献资料、上网的途径,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营丘本地的婚丧嫁娶、节日等民风民俗资料,为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一手材料,也提高了学生沟通协调、合作探究等各方面的能力,增长了他们的学识和才能,增强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高度重视,成立了营丘镇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并制定了许多向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倾斜的优惠政策和保障制度,确保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8、建立文化档案对于全体师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营丘传统文化资料,研究组成员带领学生分工负责,借鉴镇文化站的归类整档方法,对所搜集到的营丘传统文化进行鉴定、筛选、分类、提炼,最后汇总,建立起不断完备的营丘传统文化校园档案,供师生在学习中使用,这为实现营丘镇中小学教育的特色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整理,营丘传统文化档案库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大类,其中纸质档案分为以下几类:①营丘图腾崇拜:即崇山石祖林远古文明。②营丘古文字:即骨刻文文化。③营丘历史古迹:主要有营丘古城墙遗址、太公祠④营丘名人:包括营丘历史名人轶事,主要有姜太公、王裒、徐将军等。⑤营丘民间故事和传说:各村民间故事和传说,各村村名来历,以及白浪河的传说,曹晟墓葬的传说等。⑥营丘民俗文化:包括当地传统的节假日习俗、婚丧嫁娶礼仪、庙会庆典仪式、民间体育游戏等民风民俗等。⑦营丘饮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