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或5F的不透射线的脐静脉导管,导管尖端应仅达皮下进入静脉,轻轻抽吸就有回血。插入过深,则高渗透性和影响血管的药物可能直接损伤肝脏。务必避免将空气推入脐静脉。
第三部分正压通气不能产生肺部充分通气的特殊复苏情况
如按复苏流程规范复苏,新生儿心率、肤色和肌张力状况应有改善。如无良好的胸廓运动,未听及呼吸声,可能有以下问题(表2)。新生儿持续紫绀或心动过缓,可能为先天性心脏病。此类患儿很少在出生后立即发病。所有无法成功复苏的原因几乎都是通气问题。
第四部分复苏后监护
复苏后的新生儿可能有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应继续监护,包括:⑴体温管理。⑵生命体征监测。⑶早期发现并发症。继续监测维持内环境稳定包括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红血球压积、血糖、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等。
f74262022
复苏后立即进行血气分析,有助于估计窒息的程度。及时对脑、心、肺、肾及胃肠等器官功能进行监测,早期发现异常并适当干预,以减少窒息造成的死亡和伤残。一旦完成复苏,为避免血糖异常,应定期监测血糖,低血糖者静脉给予葡萄糖。如合并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条件的单位可给予亚低温治疗。
第五部分早产儿复苏需关注的问题
1.体温管理:置于合适中性温度的暖箱。对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复苏时可采用塑料袋保温(见初步复苏部分)。2.对极不成熟早产儿,因肺不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后有可能需要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防治。3.早产儿由于肺发育不成熟,通气阻力大,不稳定的间歇正压给氧易使其受伤害。正压通气需要恒定的吸气峰压及呼气末正压,指南推荐使用T组合复苏器。4.由于早产儿生发层基质的存在,易造成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心肺复苏时要特别注意保温、避免使用高渗药物、注意操作轻柔、维持颅压稳定。5.围产期窒息的早产儿因缺氧缺血,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密切观察,延迟或微量喂养。6.早产儿对高动脉氧分压非常敏感,易造成氧损害。需要规范用氧,复苏时尽量避免使用100浓度的氧,并进行脉搏氧饱和度或血气的动态监测,使氧饱和度维持在85~95,定期眼底检查随访。
上一条: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11年修订)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