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学作品中角色的模仿,使幼儿暂时置身于文学作品中角色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幼儿对该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让幼儿在模拟中产生相应的社会行为。
(1)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移情。文学作品以其语言优美、情节简单生动、想象丰富、人物形象可爱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文学作品来对幼儿进行社会方面的教育,以达到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目的。
(2)提供操作材料,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角色扮演是通过再现或模仿故事角色的体验活动。可以说,这是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过渡环节。幼儿在收悉了故事中的情节,了解故事中人物情感及行为动机结果后,我们会给孩子创造一个演的环境,如提供头饰、道具或参与其中,让幼儿担当角色、扮演角色、走入角色,在角色中体验不同的情感,加深角色的印象,逐渐
f把这演引向深入。演的过程就是感知、理解他人感受、行为经验的过程,也是模仿、强化故事中社会行为的过程,更是内化“移情”后那种情感共鸣的过程。可以说,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渲染了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角色扮演者,而且是全体幼儿都在无意识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从而形式良好的社会行为。(3)有效指导幼儿表演,加深角色情感体验。
在文学作品的角色扮演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可以说,有效的教师指导能帮助幼儿加深角色的情感体验,能更好地增进幼儿对角色所呈现的社会行为体味感知。如“要向雷锋学习?”“什么样的事
f情是好事?”“在生活中,怎样做好事?”等等。让孩子们知道了雷锋叔叔是一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经常为别人做好事的叔叔。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践活动“雷锋”角色的模拟练习。让孩子置身于“雷锋”的角色,开展“雷锋”关心帮助他人的角色模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牢记像“雷锋叔叔”那样做好人好事。
3社会虚拟角色的模拟。实践中,我们开展了“社会虚拟角色的模拟”练习。社会虚拟
角色的模拟是指对社会、历史角色的模仿,即让幼儿通过对所设定的学习榜样(角色)的模拟,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在模拟中产生相应的社会行为。这种模拟练习推进了幼儿与榜样之间的人格互动,不但生动有趣,而且能起到实际锻炼的作用。
f4、角色模拟体验活动幼儿园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