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等数学》数列极限
教学设计
章节、内容授课时间及班级
授课周次教具
教材地位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分析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教学方法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12极限(数列极限)
2017年6月2日1、2节电子技师3班
第14周
授课时间
1课时45分钟
三角板、圆规
众所周知,数列极限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导数所必备的知识,另外,极
限也是从初等数学的思维方式到高等数学的思维方式的质的转变。
数列极限的概念。
如何从变化趋势的角度,来正确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
教学中启发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抓住问题的本质(即定义)。
从数列的变化趋势来理解极限的概念;能初步利用极限定义确定某些简单的数列极限;体会极限思想。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数列变化趋势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
学会数学语言的表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分层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进而学会数列极
限的分析方法,体会在探索问题中由静态到动态、由有限到无限的辨证观点,感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过程。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周和数学家刘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情感。2、通过介绍生活中的极限运动和极限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学生,有部分高中毕业生、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学生基础层次差距较大;多数学生欠缺学习方法,不善于自己分析探究,习惯于教师的讲授;另外数学语言表达存在一定问题。但已具备一定的初等数学基础知识。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整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发思维为主线;并采用班内“隐性”分层教学,接合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自己通过预习,了解所学知识2、探究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互相交流,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3、练习巩固法: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应用,通过应用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接表后
1
f教学过程设计
A、【课前准备】1、安排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
2、分组: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教师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参加。
B、【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填写教学日志,教材、用具准备等(2分钟)
C、【复习回顾】数列的定义(2分钟)
D、【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接下表
教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