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的学习信息等,教师的实践智慧与教师对重要信息的敏感性息息相关。第三,处理评价信息。对不同的学习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教学的过程就是处理评价信息的过程,达成处,肯定之不足处,补充之差错处,纠正之困惑处,点拨之杂乱处,梳理之高明处,放大之争辩处,辨析之。
2评与学的整合。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过程也有三项主要工作,这三项工作与“评”紧紧相连:第一,明确评价任务,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第二,完成评价任务,在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中“生产”学习信息。在这里,任务完成方式即学习方式,是通过查阅资料还是通过思辨学习,是独学还是合学,是通过读划思议还是实验操作,是主题式学习还是项目式学习,都要根据任务特点与学生情况进行精心设计。第三,分享学习结果,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把相关的学习情况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
如上所述,“教”与“评”相一致,“评”与“学”相一致,“教”“学”与“评”(评价任务)因此有了十分紧密的内在一致性,一致性于学习目标。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当一项评价任务完成之后,就会围绕下一项评价任务进行,因此“教、学、评”是一个不断推进的“链”,是“教学链”“学习链”“评价链”的统一,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循环。在这个“教、学、评一致性”的循环中,“评价任务”是关键,细细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因为有了“评价任务”,教与学才会相互依存:只有教师以十分适切的方式呈现评价任务,学生才会理解评价任务学生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组织、指导、观察,而只有学生“生产”了评价信息,教师才能收集与研判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评价信息,也才能组织学生分享与交流评价信息,进而对评价信息进行处理,以不断地“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而课程教学的基本逻辑就是以“学会”为标志,“教、学、评一致性”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学会”,而评价任务则是证明“是否学会”,是否达成目标的要求。因此,我们才说,目标、评价、教学是“教、学、评一致性”设计的三要素,目标、评价与教学“一致性”了,“教、学、评”就“一致性”了,课程教学也就遵循了基本逻辑了。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