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统治思想,影响海内外;陆王心学影响不及程朱理学。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异同墨子主张的兼爱是“爱无差等”,他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要求人们不分亲疏,无条件平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孔子主张的仁爱是“爱有差等”,他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认为爱是人内心的真实情感,人总是爱自己的亲人胜过爱其他的人。这是二者的区别之一。区别之二,墨子主张先从爱他人做起,然后他人也回报自己以爱。他说:“必吾先从事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孔子主张先从爱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推己及人。他说:“孝之放,爱天下之民”,就是说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悌”是最真实的感情,因而是“仁”的根本和出发点。要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推广到爱天下的民众,即“泛爱众”,以及世间万物。在我们今天来看,墨家的兼爱和儒家的仁爱,就其最终的目的而言,都强调关爱他人,是殊途而同归。墨子的“兼爱说”虽然充满了博大的情怀,有我们应当吸取的精华。但是它脱离了人的情感的实际,缺乏人性的根基。战国初期,墨子的学说被称为“显学”,叫做“天下之言,不归杨便归墨。”杨是杨朱,墨是墨子。“兼爱说”兴盛了一段时间,到了战国的末期,就销声匿迹、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为什么?就是因为缺乏根基,好像“空中楼阁”,看起来很高远,但是你想上去,却找不到上去的路。而孔子的仁爱思想传承了几千年,因为他是以人类最真挚的亲亲之情为根基的,是符合人性、
f符合人们情感的实际的。一个人,他和自己父母、子女的情感,与其他人比起来,总是有差别的,这是客观实际,要承认这个差别。同时更要看到,孔子的仁爱思想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把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作为根本,从这一根本出发,再到兄弟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并延伸扩展到爱广大的民众,爱社会,爱国家,爱天下。孔子认为,人的这种境界并不是生而俱有的,一个人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经过教化,必须修身克己。孔子说:“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他把“孝”看作是人的最根本的品德,也是对人进行道德教化的前提和基础。儒家教育人,提高人,就是要使人首先懂得父母、子女之情是最珍贵的,要坚守孝道这个根本。同时又要实现自我超越,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用对父母、子女的爱心去爱天下人。只有经过这样的教化,有了人文的修养,人才会从根本上脱离动物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