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几个教育现象引发的思考
育才小学何永波片断一:教育方法中仍不乏有体罚。某班主任在负责学生做课间操时,一学生(约八九岁)在队列中没认真做操,活蹦乱跳,兴奋之状几乎是忘乎所以,完全忘记自己正在干什么。班主任用“犀利”的目光扫视了他一眼,而他根本没注意,操做完排队进教室,班主任将他从队列中拉出来,怒不可遏的扬起巴掌,朝后脑勺一巴掌,然后朝屁股一脚,那孩子吓得抱头缩腰,战战兢兢,魂飞魄散。我们不仅要问:这种方法安全吗?这种行为合法吗?老师为什么会生那么大气?为什么不寻找更好的办法呢?片断二:“整齐划一”成先进。多学校每学年甚至每学期都要评先进班级、先进班主任、先进教师。仔细品读先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毫无疑问,还有一点令人产生疑惑,那就是所谓的“严”,严的学生在老师面前不敢发表个人与老师不同观点,严的老师的话成了“圣旨”,严的整个班像部队,整齐划一,难以看出儿童的天性与活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好吗?这样的先进教师代表先进吗?能引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吗?引发的思考:课程改革为什么这么难?作为学校,要为新课程的实施做点什么?作为教师,还需要做些什么这里笔者就教师个人需要转变的思想观念,树立的理论体系,导向的专业发展谈点自己的看法:转变一:教师的的确确要成为孩子成长的扶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朋友。“恨铁不成钢”,常常被老师、家长作为自己教育孩子力不从心时的一句共勉话。然而,现在我们要反思的是:“铁”怎样才能真正成“钢”,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钢”。只要教师去反思这个问题,你就会发现,我们教师的思想认识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我们的教育方法还显得那么单调、呆板,我们根本没静下心来学习、思考怎样育人,我们教师还始终未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与教师平等的真正的个体人。如果这样,我们教师的教育方法还能好吗?还能教育好人吗?因此,我们要从口头说法到思想认识,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体验,真正转变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儿童,作孩子教育生活里平等中的首席。
1
f转变二:不要追求名利,宁静方可致远。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恋先进,不要轻感自卑,而要以一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去对待自己从事的职业,胸怀宽广,不计较蝇头小利,讲好自己的课,做好自己的事,让时间证明你工作的意义,让时间证明你行为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否则,要实施好新课程还是很有难度的。转变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与信心,活到老,学到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