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六、一病人患脑炎,住院病情恶化,呼吸困难,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存。医生向家属交代了治愈无望,即使经治疗能够存活也将成为痴呆或智力低下。家属反复考虑决定放弃治疗,撤掉呼吸机,停止支持疗法,并签了字。停止治疗后,病人虽抽气样呼吸,一下子死不了,病人家属看着心里十分难受,要求护士注射针剂让病人快点死去。医护人员认为这样做是变相杀人,又悖医护道德,不敢下手,眼巴巴地看着病人在痛苦中死去。伦理分析:该事例中,医护人员尊重家属的选择权,实施的是被动安乐死,而家属最后要求的是实施主动安乐死。两者本质并无区别,只是主动安乐死尚未立法,而且医护人员认为有悖医护道德,故未予实施。
f七、病人李某某,男,84岁。因肺部感染住某医院内科,既往有糖尿病需用胰岛素治疗,并有多发性下肢溃疡和陈旧性左股骨颈骨折。住院3周后肺部感染已控制,通知病人出院,但家属提出因病人行动不便且家离医院较远,隔天来院换药十分困难,故提出转住外科治疗下肢溃疡。经请外科会诊后认为病人糖尿病较重,下肢溃疡治疗困难,加之左股骨颈陈旧骨折活动不便,对其溃疡愈合也不利,特别是左足跟溃疡较深较大,应请烧伤科治疗。烧伤科会诊后也认为病人年龄大,有较重的糖尿病,左足跟部溃疡植皮也难以成活,仍建议由外科换药治疗。因此,病人只能仍留在内科,达4个月之久,最终因下肢溃疡感染败血症后死亡。伦理分析:此病例为高龄多科病人,内科治疗肺部感染后,外科或烧伤科本应接受转科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但却因治疗有困难而不愿接受,最终在内科因下肢溃疡反复不愈、因败血症死亡。本案例中有关科的医护人员没有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而是强调病人的特殊性,互相推诿,这不符合医际关系中互相协作的医护道德规范,也违反了一切有利于病人的医护道德原则。
八、某医院儿科收治了一名高热病儿,经医生初诊“发热待查,不排除脑炎。”急诊值班护士凭有多年经验,对患儿仔细观察,发现精神越来越差,末梢循环不好,伴有谵语,但病儿颈部部强直。于是,护士又详细询问家长,怀疑是中毒性菌痢。经肛门指诊大便化验,证实为菌痢,值班护士便及时报告给医生。经医护密切配合抢救,病儿得救。伦理分析:1、护士行为符合儿科护理“要细致观察,及时为医生提供病情变化信息”的道德要求。由于护士对病人仔细询问和检查,实质确诊,并及时配合医生抢救,使病人转危为安,这是履行道德责任的表现。2、护士行为符合护患关系中“热爱本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