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验法:在自变量的作用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利用可以利用的信息源,全方位立体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认知、感悟、概括和学习方法等外显表征的凸现,敦促学生形成利于生存发展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实验对象:按均等原则,从2008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随机确定两个自然班为实验班,其余班为对照班。实验班与对照班从生源、入学分数都大体相当,男女生比例,学生年龄都大体一致。其它变量控制:实验教师与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专业水平、教学能力、职业道德诸方面大体相当。教材、教时一致。学生课外用于政治作业或政治实践活动的时间一致。因变量的检测(1)检测项目:①政治成绩:采用统一测试、知识竞赛的形式。②自学能力:在单位时间内信息的运用,材料的处理,文字的表达、总结、归纳、分析、比较等方面,作题的速度和准确率等来检测学生自学能力。
2
f③协作精神:观测学生在课堂交流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④创新意识:观测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敏捷性、流畅性、精密性、批判性、求异性、独创性和准确性。⑤学习兴趣:查学生预习、质疑、讨论、交流、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外活动参与情况。(2)检测方法:测试法、观察法、评定法、访谈法(3)检测成绩:百分制、等第制。2、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来自实际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仅要提高教育科研的应用价值,还要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科研技能。3、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学校学科教学的现状和发展的可能性,努力使操作切合实际,提高实效。4、观察研究法:主要通过自然观察这一辅助方法了解有关指标研究前后的变化情况。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1、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统一原则。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统一原则,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努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2、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3、学为主体与教为主导相统一原则。学为主体与教为主导统一原则是指把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统一起来,统一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任务上,统一于教师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实现教学目标上。4、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相统一原则
3
f这一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结构同时,还应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结构,改变学生已经习惯了的,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