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20110515001215分类:总结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讲话中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把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的关键落实在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上,要求教育要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也明确提出“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些新时代的要求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加剧了教育的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题,这充分体现了加强课堂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勇于改革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注重知识构建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有注重学生的全体发展又有注重个性发展的有效课堂,但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及教师观念落后的影响,目前仍有大多数教师摆脱不了课堂教学的概念化、模式化和陈旧化,课堂教学打着“新课程理念”的幌子,却实施着“穿新鞋、走老路”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方法单调、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果低微。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系统受到破坏,课堂学习低效。有的学校和教师热衷于加班加点,利用节假日和晚上时间补课,增加了学生的课外
学习负担,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教育的现状,体现了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紧迫性。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外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育科学化运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特色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又诞生了新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
尔哈明著《教学的革命》等。国内,受国外有效教学研究的影响,不少学者r